【初中研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赴一场有深度的学习之旅

【初中研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赴一场有深度的学习之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完成了半个学期的学业后,天七师生又一次踏上了愉快的研学之旅。在研学的过程中,同学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各地的历史文化,做到了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思。在每条研学线路上,都留下了天七学子自主自律、活力活泼、知行合一的风采。对于天七学子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研学旅行,更是一次开拓视野、发散学习的机会。

 

研学天下,知行合一,走出校园,外出研学的天七学子这一次又会收获怎样的“果实”呢?

"

自贡泸州

 

天府文化,由一座座城市的名片与历史组成。盐都、酒城的城市“人设”从何而来?川盐入黔又是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中国古代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又有哪些令人惊叹的发现和发明?走上川盐之路,探寻非遗文化。

 

分水油纸伞(人如伞、骨正不腐)

 

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它的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油纸伞的精美纷呈让同学们叹为观止,不仅欣赏与赞叹精美的工艺,也对民间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这里,充分让同学们明白了匠人、匠心的至高意境。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点赞,为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点赞! 

 

认真的天七学子在执笔间,完成自己的油纸伞作品,他们全神贯注,认真完成作品。每一笔,都刚劲有力,每一画,都炫彩纷呈。天七学子在一笔一画之间,书写对历史的传承与促进。

 

夜间课堂掠影:

 

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保护非遗——通过油纸伞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为使得民族的宝贵遗产传承下去,纷纷打开脑洞、妙笔生花,创作了极富时代特征的宣传文案并热烈交流,引得满堂喝彩!

 

泸州老窖、先市酱油(百年酿造的秘密)

 

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天七学子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细心讲诉,了解了酒城泸州的历史,聆听了古城江阳的故事,感受了这座拥有酒文化城市的深厚底蕴。

 

IMG_272

 

在这里,是生物和化学课堂的融合,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酒的发酵需要微生物,明白了迁址就会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更了解了酒水分离在古代必须仰仗蒸馏法。

 

川盐入黔的必经之路,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味道秘方。

 

先市酱油是靠人与微生物共同作用至少三年形成的传统调味品,以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天七学子们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步入作坊,率先观看了赤水河岸的酱油晒场。

 

老师傅详细讲解了酱油发酵过程中不同菌种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以及最后对酱油成品造成的不同结果。在酱油香中,每位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

 

IMG_277

 

千百年来,天府儿女运用生物发酵的智慧,让川菜屹立于中华民族饮食之林,镶冠于世界美食之巅。

 

燊海井、自贡盐业博物馆(中国古代工程机械中的力学原理运用

 

自贡被誉为“盐都”,在东汉年间开凿出了第一口盐井,在清朝中后期达到了顶峰,使这里一度成为四川盆地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探索盐的历史,天七儿郎不仅知道了盐的制造方式,更明白了盐背后所承载的一代代匠人的文化情愫。

 

自贡燊海井于1835年采用传统冲击顿钻技术发凿成,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盐井。每口盐井上都有一座天车,天车是木质结构的架子,分别由顶部和地面上的两个定滑轮组成,汲卤时就需要用到它。工人巧妙地把天然气和卤水分开并从碗口大小的井口将卤水提取出来。天七学子在这里了解到了井盐的制作过程,还有盐业的发展历程,认识了多种多样的采盐工具。

 

在自贡,天七学子品味盐都的滋味,它不仅是咸味,更是深厚的历史之味与生命之味。

 

夜间课堂掠影:

 

随队的物理老师带领同学们总结归纳当日学习内容,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木棒、麻绳、胶水、滑轮搭建盐井天车模型,并进行小组PK,将学中做、做中学展现得淋漓尽致,打开了物理力学知识的兴趣之门。

 

自贡宜宾

 

赏千年盐都、观恐龙之乡,他们在西南半壁古戎州看佳酿的发酵、在李庄古镇品同济大学文化的酒酿、在蜀南竹海聆听自然的高歌,只为一场与历史的邂逅。

 

恐龙博物馆&盐业博物馆

 

IMG_293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

 

自贡恐龙博物馆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蔚为壮观、神奇瑰丽史前画卷,再现了由恐龙及许多早已消失的物种构成的神秘多姿的侏罗纪时代。天七学子用眼睛碰触到神秘的生命,越时空与恐龙对话,感悟生命之伟大。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拥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古镇。

 

在这里,天七学子穿越时空,在同济大学一同感受李庄的热情。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天七学子通过漫步席子巷、聆听自然之音、尝白肉、品白糕,从舌尖到心尖,齐览古镇情,古镇美景、美食文化和名校文化,让天七学子们品味到李庄的魅力。

 

产业天府(初中)

 

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

 

在偌大的总装车间,同学们完整地参观了沃尔沃汽车从一块金属板到一辆整车的生成过程。在实地参观中了解信息化的生产技术对汽车企业带来的技术赋能和产业优势。

 

IMG_305

 

虽然以前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过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可当今天走进沃尔沃汽车制造厂的车间时还是被震撼到了,真正亲身体会了什么叫高度自动化。通过这一次的参观,同学们了解了汽车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精益革新,感受到了机器人对生产制造的贡献,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广元剑阁

 

广元,作为古代入蜀的必经之路,从古至今都浸润在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之中,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或许我们从小就会背《蜀道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天七学子更渴求去探索世界,追寻梦想,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成长。

 

昭化古城

 

昭化风流蕴藉,在历史深处顾盼生辉。天七学子在这里增添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历史人物的气度风骨。在昭化古城,我们留下了天七人的足迹,展示了天七的风采,也走近了世界的色彩。

 

剑门关

 

当天七学子走进广元剑门关,那首李白的蜀道难,从书本上跃然于眼前,天七学子在剑门关下诵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从蜀道难中深度了解了古代四川与外界的交通连结难度之大,险峻难行,但更通过山高路险等景物写到了对当朝政局的分析,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天七学子走出课堂,以研学的方式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度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心境,这大概就是研学的意义吧!

 

皇泽寺

 

皇泽寺博物馆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是中国武则天文化研究基地,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天七学子走进皇泽寺博物馆,聆听大唐盛世里的那位传奇女子的故事。

 

唐高宗与武则天铜像端坐大堂,两侧是当时著名的九位大臣,听讲解员绘声绘色地为你讲述,唐朝历史和女皇的执政风采。

 

依山而建、傍水而生,这里处处皆历史,步步是风景,近可赏山水古寺韵味悠扬,远可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绵阳德阳

 

两弹城

 

从青海荒原,至盆地县城,一无所有研两弹,中华崛起民族魂!历史足迹镶嵌在每一砖每一瓦,天七学子不自觉地放低了音量,以一种安静肃穆的心态去重走当年历史的道路,心生敬畏。

 

同学们聆听了很多关于科学家们的故事: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科学家们的宏伟事迹无疑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科学家们誓死保卫珍贵的科学资料,面对威胁,用生命来守护祖国的国防机密,天七学子安静地聆听,认真地记录,仿佛这种肃穆坚韧的力量正在蓬勃升起。

 

天七学子穿梭于两弹城历史遗址的过程中,在参观展品,回望科技英雄的同时,主动地去探寻科技的神秘,搜集课题选题灵感。

 

乐山犍为

 

有水即有人,这里,孕育出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智慧:传统工艺的代表——青神竹编、儒家精神之居——文庙、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嘉阳小火车……乐山犍为县,这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地方,正等待着天七学子的探索。

 

嘉阳小火车&黄井村

 

IMG_322

 

登上嘉阳蒸汽小火车,声声汽笛呼啸而来,唤醒了沉睡中的犍为县城。在这辆开往过去的专列里,研学导师细致地为同学们讲述了蒸汽机结构、车厢对接方式、小火车研发历史等。小火车慢悠悠地前行,白色的蒸汽萦绕在空中,恍惚间穿越回了工业革命时代。

 

那段艰难的岁月,无数工人、工程师的呕心沥血,舍身忘死,奋不顾身,才铸就了中国蒸汽火车历史性辉煌的一页。如今,蒸汽火车也因其局限性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先人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仍鼓舞着我们前行。时代呼唤创新,我们的职责就是将前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戴上头盔,当一次旷工,深入到矿井,探究煤炭的形成过程,了解矿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俗,同学们在黑暗中探寻煤矿的秘密,用眼睛去发现矿井的前世今生。

 

IMG_324
 

在煤井里,同学们认真观察了煤层的分布情况、开采方式和输送方式,学习了煤矿里的通风、减压、安全防范知识,对比了手工作业的采煤方式和现代化的机械采煤方式。部分同学还模拟采矿工作流程,亲身体验矿业工作艰辛不易,明白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从晚课研学手册预习,到聆听导游讲解,从亲手挖掘煤矿,到用炭笔制作炭画,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世界火车的发展历史和嘉阳小火车的独特文化,切身感受到了人工挖煤和现代化机械开采的差异,在活动体验与同伴讨论中感受时代的变化与进步。

 

眉山峨眉

 

眉山素有文豪之乡的美称,一代文豪苏轼、古老的中华传统技艺——年画、造纸......在这里,轻轻触碰中华五千年的绚烂文明,体会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感受到生命之源的无比珍贵……

 

三苏祠

此处栖居过三个智者的灵魂,曾是苏洵、苏轼、苏辙所居住的古典园林,于明代洪武年改宅为祠,以祭祀三苏。

 

IMG_328

 

进入祠中,同学们共同参与了一场祭拜典礼,向眉州东坡示以敬重。击鼓、上香、诵读祭文、作揖,一缕缕青烟在120位学子面前悄然飘散,轻浮在三苏塑像表面,泛起文豪生平,点洒一份庄重与诗意在心间。

 

祭拜典礼之后,讲解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三苏祠的内部构造以及幽静的环境。朱墙、棕房、黑瓦、绿景,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出诗意;同学们参观了苏宅古井、荔枝树、银杏树,三苏父子的手迹、各种印版和拓版的诗词文献,其他大家的匾联、书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文豪的环境;同时也在三苏纪念馆了解到了更为细致的三苏父子生平。

 

参观期间较为有趣的是苏轼、苏辙的取名,都寄语了父亲对其子的期望,谦虚、不张扬、不外露锋芒。我们也应当学习三苏的精神,勤学苦读、自许豁达、心系民生。

 

千佛崖

 

大观山和依凤岚对峙,青衣江从中蜿蜒而过,形成了“两山对峙,一江口流”的旖旎风光。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为“千佛崖”。

 

石窟中佛像雕刻细致、生动形象,可见佛教在当时的兴盛至极以及人们对佛教的敬仰与崇敬。千佛岩摩崖造像不仅是对一个教派灿烂辉煌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与信仰的展现,同学们在参观摩崖造像的同时,也是在与古今人民的灵魂信仰同呼吸,更近的了解了古人们的思想与智慧。

 

农夫山泉基地

 

浸透心脾的水,源自清幽之境。积极向上的活力,源自严格高效的程序。

 

IMG_339

 

参观农夫山泉制作的工厂及其制作工序,参与测量水的酸碱性,同学们发现工厂制作农夫山泉几乎都用机器生产,只有极少数人工操控,可见现代化科技设备在工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参观完制作工厂之后,我们也去领略了一番农夫山泉自然泉水的魅力,从山间岩缝中流出的泉水汇聚成溪,在石涧流动,水流清澈见底,从农夫山泉工厂脚下流过。这可真是映衬了农夫山泉那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在参观期间,同学们也与大自然有了深度的交流,亲身体验自然泉水的魅力。

 

这次眉山峨眉研学旅行重点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传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领略以及自然风物的观赏。同学们在三天两夜的研学旅途中,亲身体验我国传统文化,感受诗意眉州的魅力,与大自然进行深度交流。

 

不仅玩到、学到,更能记到、用到,相信此次研学能使同学们更加关注以及热爱传统文化,同时将这一份文化,这一种精神传承下去。

 

广安南充

 

探访伟人故里,攀登巍巍华蓥山,驻足丝绸博物馆,惊叹高铁梦工厂。研学旅行让书本上的知识点们“走下了”书页,跳到了研学路上的每一步脚印中......

 

邓小平故居


IMG_343

 

参观伟大的革命先烈邓小平同志的故居。同学们一路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过邓小平一生的三起三落,积极记录邓小平的生平事迹以及各自的感悟,学习这位中国革命发起人坚持、乐观、不懈努力的精神。从平凡走向了伟大,再从伟大回归到平凡。

 

初2018级17班 唐子懿:“这是我的第四次研学旅行,我一直在寻找研学旅行中为什么会有什么多红色文化的原因。因为红色是共产党人的底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颜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想起抗日战争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要重走他们战斗过的路,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丝绸博物馆&宋瓷博物馆

 

参观中国丝绸博物馆,感受我国历史悠久的丝绸文化。天七学子惊叹于中国人民如何巧妙的将古老的文化浓缩成精简的机器运行。在一针一织下,一匹一缎中,从蚕蛹到绫罗绸缎,学生们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光景。

 

初2020级13班 邓杰文:

“在丝绸博物馆里,我们重新见证了丝绸的制作从人工和织布机发展到机器制作,丝绸的重要及丝绸目前的作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一点点的由弱小到强大,到如今的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不禁激发起一名我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阆中仪陇

 

红军革命纪念地、阆中古城、锦屏山、朱德故里、丁氏庄园......在这里,我们印证了历史、地理等课本上的内容,更加懂得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中华复兴梦,天七儿女铁肩担!

 

阆中古城

 

一砖一瓦,一座城,不染尘嚣,却在红尘万千中。望,江水沦漪,柳枝沾水;长街青巷,红灯轻摇。三天的阆中之旅,同学们以课题小组为单元,针对问题仔细研究,实地走访调查,晚课期间,同学们积极讨论,分工协作,制定出了古城知名度提升的方案策划书。

 

从提出问题,实地考察,再到深入古城参与调研,晚课讨论这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对课题的理解能力。除了对上述问题的调查,同学们还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每个人都沉浸在阆中这座千年古城之中,这,或许就是研学旅行的真正魅力。天七的研学旅行旨在让同学们踏出校园,学习课本里不到的知识,践行“全景立人”的教育理念。

 

雅安康定

 

重走茶马古道,了解国宝大熊猫的独特生存环境,探寻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藏族民俗的影响、冰川的独特景观以及形成原因......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求,天七学子一直在路上!

 

雅安碧峰峡&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熊猫,却没见过熊猫“便便”,天七学子会在熊猫“便便”里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呢?前方高能,各位请注意!!!

 

“重口味”的实验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熊猫便便开始分组研究

 

同学们穿上全副武装,仔细对熊猫便便进行解剖,学会用“咬节区分法”来辨别熊猫的大小和分析熊猫身体的健康状况。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熊猫的便便一点都不臭,甚至有一种竹子的清香,而且经过处理的粪便还能做肥料、药材、食材。熊猫连粪便都大有用途,我们突然明白熊猫为什么被称作是中国“国宝”了!

 

此次特别的学习不止让同学们收获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宝”——熊猫,所有同学都感叹不虚此行!

 

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IMG_367

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在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后,泸定桥几经风波,仍巍然屹立。泸定桥是盘桓在世世代代华夏子孙心头的铁索桥,研学天下,知行合一,同学们一起来到语文课本上“飞夺泸定桥”现场,感受红军精神。

 

怀着还未平复下来的心情,同学们来到了海螺沟,登上了海拔3500米的顶峰。


世界之大,山河壮丽用手触摸,用心感受

海螺沟冰川森林,展示了雄伟壮观的大自然奇景。冰川融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滋润着无数人的心田。繁茂的植被,涓涓的溪流,雄奇的山峰是大自然给我们上的最好的一课!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海螺沟的植被分布,结合上午对高山上植物的所见所想,同学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海拔和纬度对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府探源

巴蜀平原,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蜀汉文明的火焰在这里交相辉映,创造出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我的天府,未来之城”,创造一个属于你的天府文化之城。

 

川菜博物馆

 

在现代城市科技与古代建筑智慧的交错中,有一种文化贯通了古今,那就是饮食文化。来到川菜博物馆,孩子们一边认真记录四川饮食的历史与特点,一边做川菜、品川食,不仅做出了可爱美味的“小熊猫”汤圆,还带走了自己创制的“黑暗豆瓣”。

 

晚间课堂,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小企业家,就本地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大胆规划。

 

“晚间课堂——本地品牌如何超越经典”

 

品牌改造计划,一段脱口秀开场,惊艳四座,分析苹果公司成长历程,苹果产品的缺点:耗电快,配件昂贵,寿命短,容易发热等,对每一个缺点都认真分析背后原因。

 

三星堆

 

在三星堆博物馆内,同学们更深度地沉浸在了历经千年,依旧流光溢彩,令人震撼的文物之中。当讲解老师带领大家有序来到“镇馆之宝——大立人”前时,学生都作出了哑然惊叹的表情,这是一群学子,一群现代人,对于历史、对于智慧、对于时间的无声赞美与领悟,随之而来的便是不绝的书写之声。

 

城市与历史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跨越千年的文明又该如何在现代都市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三天的研学旅途,带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沉浸式的体验,更是贯通式的思考,而在未来更加漫长的人生路途中,他们或许会以“知行合一”的方式,交一份给自己的满意答卷。

 

2020年11月19日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