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倒计时,这份“收心指南”助你元气满满迎开学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
在新学期的第一缕朝阳来临之际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春季学期的生活
我们为天七的学子和家长们送上一份
暖心的「心」年礼
Part.01
学生「心」年礼
刚刚从悠闲的假期中回到学校,很容易感受到“开学焦虑”,比如情绪低落、无故发脾气、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些都是正常的。
请给自己创造一个心理缓冲期,接纳自己的情绪,调整作息,重拾行囊,设定新学期独有的Flag,成为更好的自己。在缓冲期之中,面对负面情绪,请用积极心理暗示法来帮助自己调整自己心态吧。

S-Stop:停止负性情绪的扩展:
通过呼吸进行放松,慢慢闭上眼睛,做一个腹式呼吸,用力把气吐出去,再深深吸一口气。随后,停止正在感受的负性情绪,花一分钟回忆一件美好的事。
W-Write:写出负面情绪的困扰:
拿出便签或者日记本,将自己的不安、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写下此刻让你最困扰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T-Think:思忆曾经得意的感受:
在大脑中回忆一件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当时的自信感受,暗示自己: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一定可以度过当下难关!
C-Change:变换思路寻找新的出口
看一看自己的文字和日记本,重新审视自己在遭遇的一切,换一种思路,带着自信满满的力量,我们终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Part.02
家长「心」年礼
应对开学不只是孩子个人的事。随着开学的临近,孩子的内心有着复杂的情绪变化,家长们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陪同孩子一起收心。
理解孩子的感受
面对孩子的厌学、失落和不安等情绪,家长要懂得理解,让孩子有时间去适应休假到学习的变化。切勿斥责孩子的焦虑情绪。一些家长看到孩子返校前回避学习,就会批评、讲大道理、施加压力,以致于孩子内心的痛苦反而增加了。
其实,孩子的心理和家长们“不想上班”是一样的,当他抱怨:“我不想上学”,并不意味着孩子真的想不去学校,他只是想让你了解他的心情。
家长要做的是主动询问孩子的感受,愿意倾听、鼓励、共情。能够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与父母不同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声音是可以被听到的,而不是“说了也没用,你们也不会听......”,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一座“孤岛”。
调整生物钟,转移注意力
早睡早起,设定规律的学习、饮食、睡眠的作息,对于“收心”是十分重要的。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精蓄锐,建立与学习基本一致的步调,将孩子相对松散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可控的事物和环境。
到了假期最后一周,父母有必要主动了解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温故知新,可以开始读一些书、做一些题等等。
温馨提示: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应该适度,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孩子长期处在争吵、冲突的环境中。既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又不会产生一种被无时不刻“被监控着”的感觉。避免因为急功近利,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制订新学期学习计划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讨论、制定新学期的目标,比如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榜样、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孩子的学科兴趣和未来方向、需要家长怎样配合等等内容。目标越明确和清晰,越能激励孩子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一起阅读,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止是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营造开学仪式感
不论是准备文具、书包、书本,还是和孩子一起整理房间,都能营造适合学习的氛围,给孩子不一样的开学仪式感,也是在郑重地告诉孩子:你要开始学习路上的新阶段了。
当孩子心中创造了对开学的认同感,就能把上学当成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开学“收心”的背后是需要安定心神,“安心”才能让孩子静心学习,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与魅力。
而父母的爱与支持,就是帮助孩子战胜焦虑的强大力量,令孩子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
也祝愿所有天七学子们
在新学期能有新的成长和硕果
如果有暂时不能缓解的心理困惑
请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
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96008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热线962028
— END —



【教师节特刊】“折腾”校长陈刚:站好最后一班岗,让天府七中焕发“二次生命”
学部咨询电话:028-8051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