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期间,研学课程还能进行吗?

线上教学期间,学课程还能进行吗?

 

img1

开学将近,宅家学习的日常终于要告一段落了。一个月在家线上学习、云端上课的感觉如何?“停课不停学”期间,你又有了哪些别样的收获呢?在宅家战“疫”的这场修炼中,天七学子从未停止一往无前的求知之旅。之前学旅行的记忆还历历在目,每一条课程化、系统化的学线路课程中,都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发掘。虽然不能再度出门领略风景,但宅家期间又何尝不能进行一次深度“研学”呢?

 

停课停学,要 “学” 更要 “研”

 

 

学旅行课程把祖国大好河山和丰富文化作为课堂,创造了把一切有利于、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的条件。将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居家课程内容。按照我校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及技能经验为基础,以原汁原味的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将天七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做实做细。

 

img2img3img4img5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天七学子秉承自主自律的精神,不仅完成各个科目的学习,更充分利用宅家期间相对宽裕的课余时间和便利的网络条件,进行更广泛、更综合、更烧脑、更符合探究兴趣的研究性学习。

根据2019年秋季学旅行活动的初步整理记录和两轮评比之后,各学线路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居家学习的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展开项目式、探究式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改、完善,同学们形成了学项目式学习成果——学课题报告。


img6img7img8img9img10img11img12img13img14

 

根据课题小组的研究内容属性,学校学课程项目组为各课题小组配备了学专业指导老师。老师们利用电话、网络,云端指导各小组同学们的报告撰写。经过多次的深入讨论、细节指导、修改完善。通过长时间的“孵化”,很多同学满怀激动地创作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小论文。

 

宅家不止步

天七学子研学天下,知行合一

 

根据2019年秋季学旅行活动的初步整理和记录,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展开项目式、探究式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改、完善,同学们形成了学项目式学习成果——学课题报告。
ps:这里只是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哟!)

 

 

No.1

人文行旅

 

 


金沙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物质和精神文明角度的初探

 

作者:唐卿予

年级:初2019级9班

指导教师:朱舒婷

研究方向:三星堆与金沙遗址

 

img15

 

摘要:对于古蜀国文明的进化,过去大多是以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来展现,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考古技术的更新,位于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和成都的金沙遗址被发掘,古蜀国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本文的主要是从历史发展、思想崇拜、文物形态、材质和工艺、地理环境的角度找出金沙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关系。本文通过大量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比,对遗址的历史、思想、文物、地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以两地文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基础,研究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共同所属的古蜀国文明及继承发展关系。

 

关键词: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国文明、进化

 

片段精选:

 

历史发展的角度

 

蜀文明距今约五千至三千年,历经了蚕丛、柏灌、鱼、杜宇、开明五位君王的统治,疆域在今四川。三星堆文化时期的统治者有蚕丛、柏灌、鱼;而金沙文化时期的统治者有杜宇、开明。也就是说,它们都出自于古蜀国人之手。从年份来看,金沙遗址比三星堆晚了近五百年。很有可能,金沙文化就是在三星堆文突然消失后,迁徙到了以金沙为政治中心的广阔地带,并将原有的三星堆文化,不断发展与革新形成的。

 

文物形态角度

 

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虽略有差别,但风格极其相似。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几组文物。

 

img16

青铜大立人

img17

青铜立人

 

这两张图片,图一是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图二是金沙遗址的青铜立人。他们手中都好像拿了什么东西,庄严肃穆的站着。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金沙遗址的青铜立人的帽子是太阳神鸟,而三星堆大立人的头上却没有这样传递信仰的物件。这个小细节透露了从三星堆时代到金沙时代,同一职业(大祭师)配饰的进步。

 

img18

青铜面具

img19

金箔面具

 

图三是三星堆的面具,图四是金沙遗址的面具。两个面具都拥有三角眼大耳朵,其实对于这一形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据说,古蜀国国王蚕丛长着一双大眼和一对大耳朵,古蜀人民按照他的形象制作青铜面具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王的景仰;第二种,四川属于盆地地形,百姓很难看到山外的景象,所以他们制作了具有千里眼顺风耳的面具,以表现自己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

 

这几组风格相似的文物似乎在暗中说明了三星堆与金沙具有极大联系。它们各有不同,但风格及大体形态相同。这也应证了上文中提到的—金沙文化是由三星堆文化不断进化而来的。

 

 

 

浅析清代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

 

作者:初2018级13班 杨希、初2018级15班 吴泓庆、王梓铭指导老师: 张若兰 研究方向:历 史

 

img21



img22img23

摘要:现代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高考和清代科举制度在考试程序、时间地点、考试内容、考试目的、竞争对手、限制条件等方面的区别,并从科举制度的起源、随历朝历代的文化发展而演变的过程,和中国现当代高考的发展等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字:清代科举;现代高考;异同

 

片段精选:

科举制度溯源

 

 

科举制度内容繁杂,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但它自隋朝创始后,一直成为以后中国各封建王朝基本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 经过唐、宋、金、元诸朝的发展,至明、清则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会中一种比较成熟、完备的考试选官制度 , 应试者一般不受门第、家世、地位的限制,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考试权力,将读书、考试、做官有机的融为一体。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 制相比,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科举制度在其创立—发展(唐朝、宋朝)时期,对封建社会的进步曾起过一定的推动作。但随着历史演变,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同时因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性,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失去了其原有存在的目的,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清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的对比

 

img24

 

 

 

杯碟碗壶的较量——抗战时期中日餐具对比研究

 

 

作者:李唐国熙

班级:初2019级18班

指导教师:钟源

相关学科:历史

学线路:建川博物馆

 

img26

 

摘要:谈及战争,我们往往会想到国家的博弈,战场的炮火,英雄的事迹……可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远不止这些。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杯壶碗碟也在行军打仗中也不可或缺。更关键的是,这些小器物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能够从中窥见军队背后国家的综合国力,这对于战争的走向往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日对比 军队餐具
片段精选:中日军队餐具和伙食对比本次学,我们来到了位于大邑安仁的建川博物馆。在侵华日军罪行馆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日军使用的餐具。想起日军的作恶多端,于是我决定从餐具入手,探寻中日双方在餐具上的差距。
 

img27



此处简单对中国军队餐具进行简单介绍。当时中国军队并没有相对高级的餐具。其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没有大量生产,二是工艺粗糙。据网页查阅资料,当时中国仅有两家厂生产铝制饭盒,其中上海林笙第一厂生产的饭盒虽然进行了改制,使其更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但依然被收藏家认为“品质较差”,而且位于沦陷区。而另外一家则在云南地方军阀手中,可以想象装备数量上的劣势。而所熟知的“粗瓷大碗”,则是工艺简略,既不美观,又很笨重,还易碎,不能与日军的饭盒相提并论。
博物馆中也陈列着日军用过的漆盘,盘壁使用红漆喷涂。全盘大小比茶杯托盘略大,盘底用金色颜料画出了四个空心圆环相互锁扣的图案。盘缘也用金漆刷涂,同样看起来很精致,作用应该是纪念或供给高级军官进餐使用。
综上,日军餐具大概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用型,代表为抗战初期日军使用的老式饭盒。另一类为精制型,其代表为酒具和漆盘。无论是哪一类,其作用和工艺水平相比同时期中国军队的餐具是非常领先的。
说起餐具便要顺便说一句伙食:


表1:抗战期间中日军队伙食对照表


img28

本表来自网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658660102w6ke.html
该表也是日军餐具发展的一个有力佐证,正是因为丰富的食物,才使种类繁多的餐具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日军前期达到了该标准,但是由于后期资源匮乏,有时会靠抢食物果腹。单从前期上来说,可见中国无论是从食物还是餐具上来讲,都逊于日方。而食物和餐具一直都是军队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总而言之,从餐具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轻工业水平。不难看出,日本在这方面和中国相比是绝对占有优势的,所以日军才有自信喊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同时,透过在餐具和饮食上这个小角度,抗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更加明显,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抗战的艰苦卓绝以及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No.2

特产风貌

 

 


郫县豆瓣两种制作工艺的比较研究 

 

 

作者:苏浩钧指导教师:朱舒婷  陈亚菲年级:初2019级7班相关学科:历史、生物 

 

img30

 

摘要:郫县豆瓣有“川菜之魂”之称,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其制作工艺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本人通过访谈了解、实地观察、查阅资料的研究方式,研究了郫县豆瓣的家庭传统制作方法和郫县川菜博物馆现代制作工艺,并总结了两种制作方法的特点和不同。传统制作具有口味独特、个性化强、亲情十足的特点;现代工艺具有质量可控、批量生产、卫生环保、食品安全的特点,但两者在产量与效率、口感与品质、个性与情感、安全与环保、季节性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郫县豆瓣 传统制作 现代工艺 特点区别

 

片段精选:

传统和现代工艺的对比

(1)家庭传统制作的特点

①口味独特。可以自由调整麻辣程度和其它口味;

②个性化强。用作炒菜,辣椒可以粗一些;用作夹馒头的配料酱,辣椒切细;

③亲情十足。在快节奏的今天,许多人都不愿花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往往倾向于去超市直接购买。而家人制作的豆瓣酱倾注了心血与感情,让人感到亲情十足。

(2)现代工艺的特点

①质量可控。制作过程实时监控,保证质量无差错;

②批量生产。全程有专业机器现场清洗辣椒豆瓣、机械化剁、机械控制豆瓣的翻晒露,制作效率得到提升,生产成本降低;

③卫生环保。因为全程使用机械化生产,人员不直接接触原料,更加卫生环保;

④食品安全。最后还会进行安全检测,所以食品安全程度值得信赖。

(3)两者区别

这两种制作工艺异曲同工,均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郫县豆瓣。制作工艺的差异也让它们各有特点,具体区别见表1;

①用家庭传统制作方法所生产的豆瓣与工业化生产的豆瓣相比,用途广泛的同时也个性化。并且亲自制作的豆瓣具有独特性,富有情感价值,而工业化生产的豆瓣大同小异;

②现代工艺是根据传统工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简化方法和过程,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大大增加产量与效率,品质、口感可控。

③家庭传统制作过程中,人员直接接触原料,不够卫生环保,最后也没有进行安全检测,安全程度不能得到保证,而现代工艺制作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④家庭传统制作季节性强,一般在辣椒成熟时的夏季温度高时制作,有利于发酵、翻晒,而现代工艺受季节性影响小,长年可制作。

 

表1:家庭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化工艺制作郫县豆瓣的差异比较

 

img31



 

 

No.3

科技数理

 

 


中、美、法三大核基地选址的共性分析

 

作者:初2019级18班 张乐溪,吴承柳,翁嘉瑜

指导老师:陈思吉 银杉 张若兰

相关学科:物理,化学,地理

学线路:绵阳线

img33

 

img34

img35

 

摘要:核实验基地是进行核武器实验的专门场所。当前,世界知名核实验基地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核实验基地地理位置的选择,必须同时满足隐蔽性和安全性这两个条件。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地处沙漠,法国穆鲁罗瓦核实验基地位于太平洋孤岛,中国902核实验基地建于深山密林之中,它们有的符合隐蔽性和安全性的特征,有的却没有达到安全性要求。

 

关键词:核基地;核污染;隐蔽性;安全性; 

 

片段精选:

三大核实验基地选址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美国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穆鲁罗瓦核实验基地相关资料,结合学过程中考察到的中国902核实验基地,通过对比分析三大三大核试验基地选址的共性。

(一)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

“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位于拉斯维加斯西北100公里处,这里是灌木、杂草丛生的沙漠带,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56公里,面积大约3300平方公里。”美国人将核试验场建在这里,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从保密角度来看,因为核基地是国家机密,所以要选择一个较为隐蔽的位置,不会为其他国家所发现而被破坏,也可以使实验人员放心地进行实验工作。所以,核基地必须具备隐蔽性。其次,从核实验效果的角度来看,核爆炸后会产生放射性沾染物以及部分被辐射后的物体,周围不适合有人烟、动物居住。沙漠地带人烟稀少,其广袤的面积满足了核试验的以下需求:1、可以进行多次核爆实验。2、离聚居区较远,民众不会受到核爆伤害。因此,在沙漠进行核试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内华达核试验场主要进行的是地下核试验,至今,在拉斯维加斯西北的沙漠中,仍然可以看到地上一个个巨大的碗状圆坑。总而言之,选择在沙漠建立核试验场,既有隐蔽性,又有安全性。

(二)穆鲁罗瓦核实验基地    

穆鲁罗瓦核实验基地属法国管辖。这个基地在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孤岛上,在热带范围内,终年炎热。从地理角度来看,它在南太平洋中,位置十分隐秘,不易被发现。同时,它是在一片群岛中,周围都是水,人烟稀少,反复的核爆实验不会有伤及平民的负面效应。然而,穆鲁罗瓦核实验基地却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争议,遭到了邻近海域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强烈反对。海水是流动的,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海洋造成了极大污染。因此,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法国不再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这个事例说明,穆鲁罗瓦核实验基地的地理位置,虽然符合隐蔽性要求,却不太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三)中国的902核实验基地

中国的902核实验基地,也就是我们参观的两弹城。

 

img36

 

从历史资料中我们得知,“中国第一个核基地221厂,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选址并建成的。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党中央为预防万一,决定在四川地区建立第二个核基地” ,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902基地。这个核实验基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何家湾,四面环山,谷深林密,隐蔽性非常高。从保密角度来看,当时有许多大国知道中国在研制原子弹,都想尽办法要来破坏。那时梓潼县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县城,而科学家们在大山腹地的防空洞里进行实验,也不会走漏风声。且四川盆地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地,可以说这里是研究原子弹的非常理想的位置。再加上大山深处本身人口密度就不大,又有山体阻隔,从安全角度来看,902基地的安全性能也非常高。

 

从以上美国、法国、中国核实验基地的例子来看,核实验基地的位置都十分隐秘,一般都鲜为人知;并且,基地应以沙漠、深山等地广人稀之地为主,必须有效保证核实验范围的安全,尽量避免核污染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核基地选址必须具备隐蔽性和安全性这两大特征。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尽量进行地下核试验,减小核污染对地表的影响。

 

 

No.4

学游记

 

 


探寻古蜀源流,展望天府新生

 

 

作者:李亚欧指导老师:朱舒婷年级:初2019级17班研究方向:天府探源

 

img38

 

 

本次学,通过我亲自实地考察、现场体验、交流调查、探索实验等方式,协同同学一起探寻了古蜀源流,展望了天府新生;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而骄傲,拥有中华民族自豪感!同时认知了农业、工业、科技的现代化正在影响着繁荣昌盛的天府之国以及未来国际大都市的成都宏伟蓝图,所以国家发展现代化也是我们祖国的核心内容。
灿烂的古蜀文明——广汉三星堆
11月3日早晨7点半,大家兴致勃勃地坐着大巴车队出发了,第一站来到了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广汉三星堆。
进入雄伟而神秘的三星堆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丰富多彩精妙的文物,有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树(神树共3层,有9只神鸟),还有薄如纸的金面具,象征权威的金杖(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500克),以及有各种图案的玉石器,都是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宝。三星堆遗址的鼎盛时期是在鱼国王的统治下,遗址的建筑基址是杆槛式,房屋结构为滑泥墙,和半坡人、河渡人的房屋结构相似。这些文物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古蜀文化的灿烂及惊叹不已的精湛工艺。
 

img39



观看青铜大立人身上的图案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小组还用废旧纸箱、泡沫和丙烯颜料手工制作了一个青铜鼎模型呢,就整个制作过程都感觉有些不容易,想想古人用青铜那么坚硬的材质制作出了那么多精美绝伦的藏品,心里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佩服不已! 

 

img40



制作青铜鼎
             成都规划馆

11月5日,第三天一大早,我们便赶到成都规划馆。规划馆座落于成都市高新区,规划馆的外形十分方正严肃庄重,很有大师设计感和现代风,讲解员首先讲了关于成都从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到今天的国际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历程,成都能从古至今都如此繁华有很多因素:一是地理位置好,处于成都平原;二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不再有洪水干旱,让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让成都成为富裕安适的天府之国;三是这里的人民勤劳智慧、辛勤劳作,建设着美丽的家园;四是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那层出不穷的菜品和麻辣鲜香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走进成都规划馆,不仅可以看到成都的过去、现在,还可以看到成都的未来发展。讲解人员带我们看了成都未来的规划短片,让我体会了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气势,成都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以后将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我和同学们都深深被成都未来的规划所震撼,感觉到我们更应该拼尽全力好好学习,为建设成都这个美丽的家园,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研究背景、学术前史、资料查阅、观点提炼……这样的学习不仅一次严谨的学术规范训练,更是一次思维品质的提升,对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它带给孩子们的不仅包含对知识探究欲望的增长,更有对虚拟世界抵抗能力的提升,引导和推动青少年立足现实,关注真实世界,成为“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现代公民。

 

极富张力的学旅行课程丰富了“全景立人”的课程体系,完善了天七学子在抗击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内容,展现了天府七中“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生态和课程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一颗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心,学天下,知行合一! 

 

 

2020年6月7日 23:56